社工与志愿者交流网【www.shegong.com.cn】主办机构: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咨询合作电话:1986-001-1205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0|回复: 0

谭建光:新时代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的十个案例

399

主题

0

回帖

130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06
发表于 2024-9-1 17:16: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谭建光:新时代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的十个案例原创 [color=var(--weui-FG-2)]谭建光 [color=var(--weui-LINK)][url=]社志会[/url]
2024年08月26日 06:00 广东


新时代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的十个案例
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推动
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视角

谭建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其中“贡献智慧力量”是非常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新提法。我们发现,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志愿者及其贡献的含义,已经进入3.0的新阶段。早期关于志愿者的界定是“无偿奉献时间和精力,为社会进步和他人幸福提供服务的人”,这时候,有些人将“精力”简单理解为“体力”,就出现把志愿者当作“免费劳动力”的状况,这是1.0阶段。2017年颁布的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将志愿者界定为无偿奉献“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的人,增加了“知识、技能”的要素,提升了志愿者的价值,这就进入2.0阶段。2024年的中央《意见》提出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就进一步发挥思维和创意等优势,为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真正进入3.0阶段。我们认为,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就是充分发挥思维创新、知识传播、技能展示和兴趣特长的优势,在志愿服务中不断创造新的项目,不断产生新的效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帮助群众。为此,在此将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的公众号“青新公益说”专栏中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和分析,提供广大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考借鉴,把握“贡献智慧力量”的方法路径。


01 超级志愿者:
从志愿云平台到青年TALK

案例一:徐立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研究》(2023年5月4日)

海淀区上地街道上地科技园社区成立于2012年底,辖区面积约3.251平方公里,总户数3004户,辖区常住人口2336人,是上地地区最大的社区。辖区内包括中关村软件园等87栋办公楼宇,各类企业近万家,既有联想、百度等大型企业,也有众多小微企业,是一个高科技人才聚居、国际化标准、智慧性服务的融创新型社区。作为园区型社区,其与传统的居住型或者混合型社区,最大的区别是社区范围内的企业人员远多于社区常住人口。以上地科技园社区为例,辖区内仅有“亿城西山公馆”唯一一个居住小区,其余全为办公楼宇。在传统主要以居住户籍人口的管理服务为目标对象的状态下,与占区域人口绝对主体的企业人员产生了“双盲障碍”现象,即:在社区占高、人数众多的办公楼宇中,企业员工参与不到社区的治理之中,感知不到社区的工作与声音。同时,社区也缺乏直接动员企业广大员工参与社区治理的常态化路径,难以有效联系服务企业员工。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地科技园社区从2021年开始,积极联系企业青年,破除社区与企业之间的治理屏障,探索开展“聚爱暖客厅后厂直播间”--“青年TALK”合伙人这一机制,即主要以中关村软件园尚东数字谷极具青年认同感,集科技、融媒、网络等技术手段为一体的“后厂直播间”作为直播阵地,用每期不超过十位,每位不超过十分钟的轻演讲形式,把来自广大青年关于青春、时尚、文化、道德、乡愁等最感兴趣的主题,以青年讲述自己及身边人故事的形式,向园区青年进行同步直播,吸引园区青年的关注与参与。在参与“青年TALK”直播的基础上,成为“青年TALK”合伙人。在“青年TALK”合伙人的组织带动下,在园区、小区、学校等场所,开展了学习、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各类青年积极参与,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活动。近两年来“青年TALK”联系和凝聚起越来越多的青年,激发了园区青年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大家在工作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到“垃圾分类”“电信反诈”等社区的各种治理中来。



专家说
说起“社志会”公众号“青新公益说”栏目的设立,就是一个典型的“贡献智慧力量”案例。记得是在2019年到2021年之间,我多次应邀到北京市海淀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授课辅导和调查研究的时候,有两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到了各个镇街的文明实践所进行考察,基层干部指着“上墙”材料的布置说,“这个是黄老师指导的”“那个是黄老师指导的”。我询问,“是哪位黄老师?”他们指着站在我后面不远处的一个小伙子说“他就是黄悌老师呀。”这样,我对黄悌的创意发挥以及在基层受欢迎的程度有较深的印象。另一个是到了一个社区,看到正在开展“志愿云客厅”活动,正好是黄悌主持的。那是2019年,还没有发生疫情,黄悌他们就已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邀请其他地方的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志愿者骨干线上与海淀区的社区志愿者交流,分享创新思路和服务经验,非常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的探索发展。后来,虽然疫情影响下,我到北京市海淀区的次数减少了,但是一直在网络上关注他们的服务和创新。不久,又看到黄悌和一群年轻人搞起了“青年TALK”的新形式,用新颖活泼、互动交流的方式吸引科技园社区的青年参与文明实践、参与志愿服务。经过几年的观察,我打算与黄悌合作。于是,2023年4月初,我利用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一次志愿服务研讨会的机会,预留半天的时间与黄悌详谈。最初,我鼓励黄悌将他从事基层党建、文明实践、公益传播、志愿服务的经历撰写系列文章,在“社志会”公众号发表。黄悌说,“谭老师,我不想出名,文章就不写了。但是想利用你们的公众号,为90后、00后的青年公益人发声,为青年志愿者发声。”于是,我们一拍即合,策划出“青新公益说”栏目,就是“青年新兴群体公益发声”的意思。因此,从2023年“五四青年节”开始,黄悌以及伙伴们,每周推荐一篇“青年TALK”的文章在周四发出,有文章、有图片、有视频、有链接等,非常丰富、非常活泼。老老实实说,黄悌做这件事情,就是完完全全的志愿者。从去年“五四”发出第一篇,迄今将近一年半,发出五六十篇了,我们社志会没有支付一分钱,确实也没有钱支付。因为这些文章都是无偿提供全国各地的基层干部、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考借鉴,没有经济收入。其实,我撰写大量分析志愿服务的文章在公众号发出,也是无偿提供阅读分享,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在这个事情上,我和黄悌都算是真真正正的“智慧志愿者”。黄悌从“志愿云客厅”到“青年TALK”再到“青新公益说”的过程,就是在做一个超级志愿者,将各种创意创新的资源整合起来、链接起来,促进乡村社区、科技园、高新区、学校、企业、线上线下的志愿服务繁荣兴旺。上面介绍的徐立鹏老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研究》一文,就是对“青年TALK”的调查分析,并且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背景下思考和研究,很有启迪价值,值得大家浏览和分享。


02 红绿辉映:
为乡村振兴赋能的专业志愿者


案例二:兰新凯《红色引领 古色添彩 绿色辉映》(2023年6月1日)

中国农业大学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1919年,中国农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在时代的大潮中觉醒。在创办的《醒农》半月刊的开篇词中,农大学子发出“促农民之觉悟”,“谋农业之改进”的口号。这些红色精神根植在农大师生的心中。中国农业大学有着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谈起悠扬的古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农业文化遗产是农耕文化的灿烂结晶,在强调保护农耕文明,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精神的历程中,农大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农大人根植乡土中国,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陕西佳县古枣园增彩铸魂的故事。2014 年4 月29 日,陕西佳县古枣园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怀着敬意与探究的欲望,我校人文与发展学院孙庆忠教授于当年6月踏上了陕北这片神奇的黄土地,走进了古朴的泥河沟村。掩映村落的36亩古枣园,生长着1100 余株古枣树,树龄最长的有1300多年。这是当地村民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人与枣林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天然基地。然而,灿烂的文明结晶却难掩史料的缺漏,村落处在集体失忆的边缘。基于此,孙教授及其团队在持续3 年的田野工作中以搜集和整理口述史的方式,记录村民的生命叙事与村庄的历史形态,让村庄的尘封往事得以呈现。2018 年1 月,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史、文化志和影像集(《村史留痕》《枣缘社会》《乡村记忆》)三卷本丛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发行,这是农大师生扎根乡土的一份工作总结,也是一座农大人传承发扬农耕文明的丰碑。

在传承农业文明的同时,农大人也积极探求发展之道,在国际舞台上以农业文化为基点、从闪耀千年的“古色”出发,践行展现蕴藏其中的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自2011年起,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奔赴坦桑尼亚,在当地启动“小技术、大丰收”农业合作项目。针对坦桑尼亚玉米亩产量低且过往技术援助,发展规划收效甚微的现实,李小云教授团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深入坦桑尼亚东部莫罗戈罗省的佩雅佩雅村进行调研工作,设计出与中国传统耕作方式类似的玉米密植增产技术的方案。在项目开展的两年时间内,当地的玉米从每亩产量68公斤增长到了183公斤,项目多次入选联合国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集。



专家说

中国农业大学在提升专业教育、发展科创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社会服务和志愿服务。我认识的知名志愿服务研究专家之一,就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张晓红教授,既是北京奥运会等国际赛会研究专家,也是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专家,还是中国农业大学志愿服务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张教授及其团队推动的中国农业大学“志愿人生第一课”,每年入学季为全体新生传授志愿服务知识,先后邀请陆士桢教授、徐庆群主任等授课,我也有幸在2020年为农大新生开讲“志愿人生第一课”。但是,我原来对农大人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服务了解不多。通过这篇文章的案例分析,我才了解农大人从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前后,就立志“促农民之觉悟”“谋农业之改进”。一百年后的今天,农大人创办并分布全国各地农村的“科技小院”,成为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水平、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阵地。记得是2023年秋天,我应邀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参加“文明经济大会”的时候,有幸认识“科技小院”的发起人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教授,在交流沟通的时候,发现这些终身从事农业研究的专家,最关心的就是两件事情:中国农民的民生发展;中国人的粮食和食品健康营养。为此,多年来他们前往全国各地的农村,满脚泥泞、满手老茧,就是体验和感悟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从中探寻科学发展、创新技术、提高收入、保障安全的有效路径。“科技小院”“科创小院”等就是这些专家带着学生志愿者探索出来的新形式、新阵地,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我也是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发展,近年来走遍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入160多个县区的500多个社区农村调查辅导,从而加深对农村的了解、对农民的了解,加深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发展的热情,也做出了一些贡献。因此,看到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和学生为农村的奉献,在农村的贡献,也特别亲切,特别敬重。


03 青春出彩:
冬奥志愿者在奉献中成长成才

案例三:段心怡《冬奥新青年  一起向未来》(2023年6月15日)

2022年2月,我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新闻发布厅担任摄影运营助理,见证了疫情期间的冰雪赛事。2月12日,一位外国摄影记者在休息区吃东西忘了把自己的口罩戴头上了,以为弄丢了口罩,急急忙忙用围巾捂住口鼻跑过来,和我们说,非常抱歉弄丢了口罩,可不可以再给他一个?志愿者们赶紧给了他一个新的口罩,但是其实他的口罩就在他头上,我把这一幕拍了下来发在了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平台,大家哭笑不得,频频转发。抖音视频一夜间获得了两百万的播放量,四万多转评赞。感动于国外友人对我们疫情政策的支持和尊重,开怀于这一份小小的幽默。

2020年到2022年末,我们在闭环内分享彼此的故事,结交不同国家的朋友,互换徽章,用眼神和拥抱表达友好和不舍,在闭环内试图触碰世界。2022年冬奥会结束的那一天,所有的摄影运行助理聚在一起,经理吕虓大喊了一声“mask off!”我们一起摘下口罩扔到空中,笑得开怀,露出了被紫外线灼伤的脸庞,口罩周围白白的,没有血色。

一年后,我们终于能带着笑容走在街头,我的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四年的大学生活,两年半都是线上的网课,今年三月份外教们分批回到了校园,专注于文化创意和传媒的我们,好像一匹沉睡许久的猛兽,慢慢苏醒,在中外老师的合作指导下,开始涌现大量的创新创意作品。我的专业广告学偏向于实践,大部分专业任务都是给中英品牌做营销,洞察受众后,选定品牌的独特卖点,打出差异化营销,推广品牌。经历了两年疫情的我们迎来了解封后的第一次线下展。这次毕业展以韵律为主题。万物皆有韵律,音乐、诗歌、设计…… 每位设计师都展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性格。广告学专业毕业作品以“创意突破,和谐未来”为主题,我们的作品涵盖公益项目、品牌重塑、广告创意、媒体策划等多个方面,以社会关怀、未来生活等主题为线索,通过社会调研、人群定位等手段探索深度的广告洞察,使观众产生共情共鸣,加强传播效果。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大学学习经历和专业技能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广告发展趋势的瞭望和推动,展望广告人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使命。



专家说
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都是让人特别难忘的时刻,志愿服务是其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这位冬奥志愿者段心怡撰写的《冬奥新青年 一起向未来》非常活泼和亲切,让我们对志愿者的服务更有好感,也对服务对象的国际友人增添好感。从志愿者帮助“戴着口罩在头上的外国记者”找口罩,到冬奥结束志愿者集体“摘口罩露笑容”,再到冬奥服务经历人志愿者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更有生机活力等等。一方面,青年志愿者发挥聪明才智、发挥创意创造,为北京冬奥会增添魅力、增添光彩。另一方面,志愿者参与冬奥服务的经历,其间虽然有艰辛艰难、曲折波折,但是最终都因为做好服务、作出奉献而欣喜和自豪。这些志愿者的点点滴滴体验,我作为在背后的研究专家,也是很有感触的。我虽然不懂体育,从小到大就不会打球,现在的“所谓运动”就是站桩和散步。但是,我和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志愿服务还是很有缘分的。2003年,我赴京参加亚太非营利组织研讨会的时候,在分论坛发言谈到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有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愿望。这个发言被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筹备组听到了,邀请我参加2005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暨国际论坛,邀请我参加2007年北京奥运会“国际志愿者周”并授课,邀请我参加2008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与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联合开展的“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研究项目”并担任《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研究》一书的主编(丁元竹、魏娜、谭建光主编)。也是这个机缘巧合,2010年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邀请我担任“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参与组织国际论坛、研究丛书等工作。其实,我真正关心的不是运动会的比赛,而是运动会志愿服务,尤其是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近年来,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区和农村,没有专门从事赛会志愿服务研究,但是也一直在关注、一直在思考。为此,这次阅读冬奥志愿者撰写的文章,很有亲切感,特别被感动。我想,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全运会等志愿者,在参与和服务中,奉献智慧和精力,获得体验和成长,都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也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一种宝贵财富。


04 奉献中成长:
从京津冀、自贸区到大湾区

案例四:顾杨《毕业季,湾区青年成长日记》(2023年6月25日)
2021年5月7日—10日,我作为海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与来自海南省各个高校、单位的志愿者一起参与了中国四大展会之一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志愿服务工作。我的岗位分别是前期在海南省政府接待办公室协助国内各省代表团来琼接待工作,消博会进行期间在各个场馆协助观众入场和场内指引工作,消博会让我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声音。很巧的是,在参加完消博会志愿服务没几天,我就收到了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这也让我的青春志愿之旅拓展到了澳门。

我本科、硕士就读的都是教育学专业,在教育行业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这是我高中就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从高中到现在,不断摸索,渐渐清晰。我热爱教育也热爱公益,因此我希望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教育学专业的学习中结合公益,同时在公益行动或研究中融入教育视角的思考。也正因如此,我在来到澳门城市大学后,加入了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办公室学生大使。澳门城市大学学生大使团队在2022年3月成立,我从成立之初就加入进来,它隶属于学校校长办公室,旨在发掘和培养具有导赏、接待、活动策划及执行等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在多元化平台中学习并发挥专长。不难感受到它与其他类型校园组织的不同,这也是校办学生大使吸引我的地方。我认为这是一个能够代表城大学子形象、展现城大学子风采的平台,并且我也在校办工作人员、其他学生大使伙伴们的关怀指导下,完成了一些接待、导览、司仪、筹办活动的工作,比如前不久余华教授来到我校进行校庆讲座,我就担任了主持人。

我对未来祖国的发展更加充满期待。来自北京的我即将结束硕士学业,作为一名受益于公益活动的新时代青年,我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做好联系京津冀-大湾区-自贸港的小纽带,让青春在京津冀、大湾区和自贸港绽放!



专家说

我和顾杨是素未谋面的朋友。记得是2018年左右,我到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的华夏幸福城讲授志愿服务课程。课后,有位妇女志愿者告诉我,她的儿子从中学的时候就参加志愿服务,现在高考后到南方读大学,也想继续参加志愿服务,询问是否可以加我的微信。我欣然同意了,这样就加上了顾杨的微信。期间有些简短的沟通,但是未有深入的交流,印象并不深刻。到了2020年疫情期间,固安县志愿服务组织邀请我进行线上授课,讲授《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组织与实施》,当时网络课程的主持人就是顾杨,我就知道他一直在牵线做好各地的志愿服务。2023年,黄悌等人创办“青新公益说”,其中发出一篇文章是顾杨的《毕业季,湾区青年成长日记》,我看了特别亲切,特别有好感,还转发给他妈妈了。顾杨作为年轻人,很早就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也是有自己的喜爱和信念。他从中学时候参与顾安华夏幸福城志愿服务,发挥少年的活泼与聪明,为社区带来快乐和美丽。到了海南师范大学读书之后,他一方面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志愿服务,一方面寻找机会参与大型活动、国际展会的志愿服务。参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消博会)志愿服务,在省政府接待办公室协助面向各省市嘉宾提供热情周到服务的经历,对顾杨既是一种历练,也是增长见识。恰恰是这些志愿服务的经历,让他大学毕业后被推荐到澳门城市大学读研究生,并且成为校长办公室的“学生大使”志愿者。用他自己文章中的语言说,京津冀、自贸区、大湾区的志愿服务,他都有参与和贡献,都有经历和成长,这是非常宝贵的历练,也是人生难以忘怀的记忆。我想,顾杨的志愿服务,给大家有较多的启示,即时时刻刻要关心社会、关心他人。顾杨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对社会有责任感,对他人有亲近感,乐意做好事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心性。而且主动积极在志愿服务中学习成长。顾杨的成长经历说明,青少年在志愿服务中不仅仅是奉献、不仅仅是付出。如果真诚服务、用心学习,就能够在志愿服务中培养素质、提高能力。我虽然至今也未能与顾杨见上一面,但是经常关注他的发展和服务,并且作为90后、00后青年成长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作为青年志愿者,能够在京津冀、自贸区、大湾区的不同境遇中生活与学习,服务与成长,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非常特殊的经历。


05 自豪的“中轴线”:
有志愿者的一份热情和贡献

案例五:常哲恺《立足“四个中心”,城市更新助力中轴线文化创意发展》(2023年8月3日)

7月20日上午,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指导、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办的“强国有我·同心筑梦——青春北京文化志愿者助力中轴线保护”主题活动在金隅金台共享国际文创园区启动。

金隅集团将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升“四个服务”能力,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助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作为金隅“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结合上述活动契机,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利用自有闲置工业遗迹、老旧厂房楼宇和土地资源开展多项“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工作,成功打造了如智造工场一样的科技产业园更新、如八达岭皇冠假日酒店之类的文旅度假产业更新,同时,充分发掘历史资源,聚焦琉璃制品传统烧制技艺及明清红木家具制作等国家非遗传承,创新融入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北京中轴线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主要有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金隅龙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金隅金台·共享际项目接下来,我们金隅文创青年将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和实际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坚持守正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着力讲好非遗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全力服务北京中轴线文化发展。同时,志愿者也可以围绕这些传承和创新,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



专家说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赢得了世界认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有党和国家的强有力领导,有北京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也包括了志愿者的参与和贡献。为此,当我在“青新公益说”栏目中整理案例文章,看到2023年8月3日的《立足“四个中心”,城市更新助力中轴线文化创意发展》一文,就选择作为案例之一。近年来,北京志愿者的服务领域非常广泛,暨做好冬奥会等国际赛后的志愿服务,也做好社区治理、民生关爱的志愿服务;暨做好文化传承、弘扬国粹的志愿服务,也做好前往山区边疆,支教支农的志愿服务。在这些志愿服务中,围绕北京中轴线申遗开展的志愿服务,也是非常有特色、非常有成效的。在国家文物局启动申遗工作,北京市政府积极推进工作的同时,志愿组织一方面面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传播北京中轴线申遗的知识要点、价值意义;另一方面鼓励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申遗服务,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好保护传统文化、城市文物、社区民俗等服务,为申遗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北京志愿者既为建设国际型大都市、建设首都作出贡献,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大型赛会和展会,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服务;也为传承中华文化、守护“老北京”风尚作出奉献,开展发掘“北京中轴线”历史文物传播普及,北京“四合院”民俗文化传播普及等服务。这种全面性、多样化的志愿服务特色,值得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学习借鉴。


06 青春中医:
从懵懂乡童到中医传承人

案例六:邱叶源《我的理想:中医文化传承人》(2023年8月24日)
年仅三岁的我,时常咳嗽发烧,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那时候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有啥小毛病外公外婆都是带我上医院打吊瓶做雾化,慢慢地发现去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多。后来爸爸从外地回来,觉得这哪行呀?好好的小孩别被养成药罐子了,在机缘巧合下接受中医服务,在我们当地找到一位老中医——郑兰先生。也是他打开了我对于中医的第一个认识。
按理来说小孩都可不乐意喝药了,都爱喝可乐一样的甜水,我的外婆那时候就会把药灌到可乐瓶子里给我喝,可能会问“怎么这么傻呢,药不是苦的吗?这也能被骗到?”其实能被“骗”到真就因为那药是甜的,慢慢地我就在中药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啦!读了一点古书才知道,给药调味根据不一样的药性加入不一样的药材,让病人喝这些汤药更好入口更愿意配合,是儿科中医中特别关键的一个点。
这时候的我只是将中医用来保养自己,要多保暖啊,多照顾好自己。那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学习中医的一些浅显的知识呢?
这个故事要从一个暑假说起,作为一个职校生学校是没有布置作业的,那放暑假了总不能就此堕落天天吃喝享乐吧,又是我的爸爸他说,“既然在家那就读点书呗,也是学医的,中医蛮好的学不学得明白没事,先培养一下兴趣。”听了他的话我在家闲来无事,就来看看倪海厦先生讲的《伤寒论》。
一开始也就听个一知半解,但是听着听着就发现真的很有意思,为什么不一样的症状用同一个药方,又为什么同一种病用不一样的药方,心里其实打了很多个问号,在学校讲的是西药,什么病用什么药。这怎么一样的病给人开不一样的方子,等下乱开药会不会给人家越治越差?那我又想既然能流传这么久高低是有实力的吧,或许是我没get到精髓呢?
慢慢听老师的讲解,可能懂得也不是那么透彻,但是get了一个点叫做“辨证论治”。中医里没有病这个概念,更多的是病症,是将每个人都视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治的不是病,而是改善人体循环。我心想“诶,这还有点意思啊,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怪特别的嘞!”就这样开始了我对中医产生了“好感”。
上面的小故事也是坚定地让我觉得我也应该成为中医传承者,不仅是为了就业养家糊口,更希望能将根得以延续,只有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从我开始分享中医的小知识,让更多人对中医产生“好感”,又或者有一天上到八十老者,下到四五小儿,一遇到感冒或者是需要预防感冒,大家想到的不是999感冒灵而是桂枝汤。这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地实现,如果能从我开始努力,那就会早一点再早一点让大家更好地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身边的人,从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开始,照顾好自己,从少贪一口凉开始,从穿秋裤开始欧!


专家说

2023年8月24日,我写了这样一条微信“我特别喜欢这一篇——福建闽侯县团委组织到北京考察交流,一位职业学校学生谈中医的启迪。既有自己切身的健康体验感受,也有面对乡村振兴和中华文化的宏大思考。这一代新青年不可低估、不可忽视,真正是我们国家的未来,真正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欢迎大家分享交流——”。今天,整理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的案例,查阅邱叶源《我的理想:中医文化传承人》的文章,重新读起来还是很有启发、很有感悟的。我们梳理一下文章的逻辑顺序:生活在乡镇的小孩,因为父母外出工作,自己生病的时候往往是被人带去打吊针做雾化,越搞身体越虚弱。父母回来后发现这种“恶性循环”的问题,带孩子去看老中医,开始逐渐健康地调理身心。其中特别有趣的是“吃中药”用可乐瓶,并且中药配方调整味道让孩子容易入口。这既是中医文化的传承,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探索创新。后来,在读职业学校的时候,受到家庭的鼓励,邱叶源半懂不懂地阅读倪海夏讲解的《伤寒论》等,逐渐有感知、逐渐有体会。再后来,将自己学习和实践的中医知识撰写微信、撰写文章传播,能够帮助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这样,当闽侯县团委组织青年到北京考察学习的时候,邱叶源向京闽青年分享了自己的“中医感悟”,受到黄悌等人的欣赏,整理出来在“青新公益说”发表,影响和吸引更多的90后、00后青年。我们从邱叶源的经历和案例中获得启发,中医文化的传播就是“由己及人”“由小到大”。“由己及人”就是首先从自己的接触、感悟、收获等开始,真正喜欢和信任的时候,才能够感染人。“由小到大”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开始,小小的感冒等通过中医调节,难吃的中药通过老中医的调味改善等,让国粹不再“高不可攀”,也不再难以企及。其实,我们发现这些道理、这些做法,对于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也是非常有启迪价值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从自己最喜欢、最有用的事情做起,关心和帮助社会他人;同时发挥自己的一点点创意、一点点特长,让志愿服务更加有趣有效;这就是很有意义的探索创新。


07 智慧助老:
志愿者与老年人共享新时代


案例七:张佳鑫《数字时代,银发老年夕阳再晨》(2023年12月21日)

2023年,“北京榜样”主题活动走进第十个年头。10年来,48万榜样群体活跃在基层一线、扎根在市民之中,在平凡日子里闪闪发光,在不凡坚守中续写担当。其中,90后张佳鑫发起“夕阳再晨”项目,帮助老人学习手机上网、挂号、电子支付,12年带动19个省份超过100所高校志愿者参与科技助老志愿服务。公益助老品牌“夕阳再晨”发起于2011年,当时只是北京邮电大学内的一个志愿服务组织,致力于帮助老年人快速融入信息化时代。经过多年发展,“夕阳再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引领型、平台型和智慧型的全国最大的青年助老公益组织。目前“夕阳再晨”已在全国29个城市的100余所高校中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每年拥有近万名活跃志愿者。“北京榜样”传递出的精神力量,让整个团队都保有一种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热情。

在“夕阳再晨”的“孵化”下,科技的“种子”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除了科技助老志愿服务,夕阳再晨团队在张佳鑫的带领下,在坚持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在社区治理、智慧养老、应急管理、融媒治理、乡村振兴、校城融合、新视听公共服务等方面搭建起多方位服务平台,多维度为首都美好生活助力,获评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在政治思想方面,张佳鑫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带动70家社会组织发起“ICAN智汇计划”“助力回天·伙伴计划”、社会组织“纾困计划”,探索出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四步工作法”。疫情期间,张佳鑫组织联合党委成员单位,第一时间联合发起“抗疫有我”行动倡议,带动500余名社工扎根服务200多个社区,共同冲锋抗击疫情一线;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根老旧小区推动“五社联动”,让二里庄社区“美丽蝶变”为北京市最美街巷、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回首“种子”“改变世界”的公益经历,张佳鑫说,所谓公益,“本质上要行善立德”。“行善是你做的好事,立德是你自己德行修养的提升”。12年来,“夕阳再晨”让更多的大学生用专业知识、关爱和陪伴,以“高校覆盖社区”“青春陪伴夕阳”的模式,用自己的力量发动周围的人创新服务社会,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获得成长。而张佳鑫也始终不忘一位做公益的前辈教导:不论有多少鲜花掌声,始终不忘初心。



专家说

说起张佳鑫,说起“夕阳再晨”,我们真的接触很早,真是很有缘分。记得是2011年秋天,我带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志愿者骨干,开展“京粤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到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处座谈、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办事处交流、到中央民族大学做学生社团研讨等。其中,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邀请几个组织介绍服务项目,“夕阳再晨”就是其中一个项目。他们教老人“上网、游戏、淘宝”的“智慧助老”项目受到重视、引起热议。后来,“夕阳再晨”项目获得第二届(2015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随后张佳鑫也成为大赛评委,我们的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多。到2020年疫情冲击的时候,张佳鑫作为北京市社会组织第二党委的负责人,邀请我进行线上授课,讲授《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课程。我以为就是北京的志愿者听课,不料讲课之后,最北边的黑龙江和辽宁有志愿者反馈信息,最南边的海南省志愿者反馈信息,我才知道“夕阳再晨”志愿服务组织的信息网络非常发达,覆盖全国各地。再后来,我听说“夕阳再晨”通过“智慧助老”等途径,提高社区老人、妇女等信息化水平之后,就推动社区营造、社区治理、社区生态、社区共建等等,为构建社区和谐幸福家园作出贡献。因此,我借着到北京讲课的机会,抽出半天的时间,专门到“夕阳再晨”社区营造的试点——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进行调查,发现非常多的创新创造,也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我想,用我的所见所闻,印证张佳鑫以及“夕阳再晨”的志愿者们“贡献智慧力量”确实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也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在“夕阳再晨”十周年的时候,我撰写了一篇文章《“夕阳再晨”要做青年公益发展的标杆》,写道“夕阳再晨以及‘张佳鑫们’‘何绍森们’‘罗旭们’的初心、使命、情怀、追求,与我们这一代,还有更早几代人的信念和追求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好起来,让国家和社会更美好。”张佳鑫等认为我的文章写出了他们的心声,就作为《橙子的故事——夕阳再晨志愿纪实》一书的序言之一。从我的这些回忆和介绍中,可以看到“夕阳再晨”志愿服务团队的新一代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创新,为老人、妇女以及更多的人群创造跟上时代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的机会,也吸引和推动更多的人群参与志愿服务、共建美好家园。


08 城市互联:
打造人人喜爱的未来社区

案例八:陈畅《京浙互联未来社区,蓝人故事潮新闻》(2024年2月1日)

H: 老陈,听说你们蓝人社区在浙江日报的潮新闻拿了2023年度的潮鸣奖,祝贺祝贺啊!
C:哈哈,谢谢谢谢!
H:潮新闻这个“潮”字挺有趣,有什么来由吗?
C: 潮指的是浙江的钱塘江每天两次潮涨潮落,在杭州钱塘江边有一个著名的“钱王射潮”雕塑。
H:射潮?
C:对,唐朝时钱塘江潮水是水患,吴越王钱镠召集一批弓箭手,迎着潮头猛射箭,射退潮水,然后修筑堤坝,从此钱塘江潮水不再是水患了。别问我为什么弓箭能射退潮水。
H: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真的包罗万象。
C:你说得太好了,包罗万象、妙趣横生。我讲一个有趣的事:杭州有个上羊市街社区,新中国第一个社区居委会就在这里诞生。在这个小小的社区里有一条窄窄的巷子,宽度大概能过一辆三轮车,这小巷子有个名字——元宝巷,是胡雪岩故居所在地。巷子两头都有一个银灰色的元宝形水泥墩。巷子墙壁斑驳,显得安静古朴。平时人流不多。2023年8月突然成网红打卡地了。为什么呢?因为社区有个热心居民自掏腰包把一个水泥元宝刷成了金色,这么一来,元宝巷一头是银元宝,一头是金元宝,大家觉得寓意极好,又养眼,拍照特别好看,一下子就爆红了。你看,这就是老百姓的灵感迸发。
C:哈哈,不是不是。那我们不聊人文和美食了,回到社区文化。大家知道杭州是一座年轻人的城市,这些年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来到杭州。杭州社区工作人员中年轻人比例越来越高,各社区小区业委会成员也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杭州政府对年轻人包容度很高,大家看看杭州亚运会就明白了。政府让年轻人主导亚运会,整个过程活力四射,社会反响极好。现在年轻人普遍有不婚不育的观念,先不说是非对错,但这是一个事实。这就必然会有不婚不育的相关话题,我们蓝人社区曾有过一个这样的讨论话题群:不婚不育的人养老问题。有一种观点:养儿防老,孩子就像核武器,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将来住进养老院,有孩子的老人和没有孩子的老人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孩子带有威慑作用可以监督养老院的工作。第二种观点:未来都是机器人养老,有没有孩子无所谓。第三种观点:机器人安全性不明,老人可以依托社区,让社区作为后盾,定期监督养老院的工作,社区和孩子同样起到威慑作用。当然,这些都只是理论,现实养老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7年杭州就试行过年轻人和老年人共同居住的“多代同楼”养老模式,还有“老青互住”项目,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持续下来。现在有些社区出现了社区和企业合作的养老超市,这也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期待未来老百姓有更多的养老选择,我们蓝人社区将持续关注社区养老问题。
H:确实,中国将来是老龄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那除了老年人,你们对青少年有些怎样的关注?
C:青少年的话题很多,自古以来浙江就是一个学业很卷的地方。古有江南文人占全国半壁江山,现有浙江高考分数高不可攀。前阵子我们有个暑假大小学生亲密时光的采访。现在取消学业培训班,杭州某社区拿出社区图书馆提供给小学生做作业,招募一批大学生辅导作业。社区提供餐券、游泳券、各类球馆券招募大学生。大学生家长很欢迎,这样可以避免大学生假期在家熬夜、游戏,同时增加大学生当“德华”的经验值。小学生的家长更高兴,可以避免在家辅导作业的“鸡飞狗跳”。



除了老年人和年轻人,中年砥柱们当然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老百姓生活的事情中,热心的中年精英们自发地挑起大梁,有工程人员指导社区工程,有法律人员维护社区权益……

社区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义工团体,他们遍布老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发挥着看似不经意却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生活中,遇见义工就感觉温暖,觉得人生有希望。在杭州亚运会期间,社区义工更是比赛环境安全的重要维护力量。我们叫他们“红马甲”,很多重点区域,“红马甲”们甚至是24小时都有执勤。真可谓是“满城尽戴红马甲”!另外社区还有一个重大潜力的群体——宝妈,我们采访过很多宝妈,有自主创业的,有在社区组织文化活动的,有组织健身活动的,有做慈善活动的,还有宝妈脑洞群,从考古到外星人,从巴以冲突到臭氧空洞的消失。这个群体里人才济济,我毫不怀疑,2024年开始的九紫离火运,中年女性将会大放异彩。



专家说

社区生活将有什么变化?未来社区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既有迷茫,也有魅力。作为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数字经济发展快,数字化建设“领头羊”的杭州,就为我们作出率先的探索实验。与此同时,公益人、志愿者也在积极参与和贡献。陈畅《京浙互联未来社区,蓝人故事潮新闻》一文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发。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潮人、潮事、潮新闻”的无限魅力。杭州的“钱塘江大潮”全国闻名,很多人都来赶潮、观潮。因此,浙江人特别是杭州人,往往也自喻为潮人。包括率先创办数字产业吸引北京、上海的年轻人前来网络创业、数字创业,是一种新潮。在2016年G20峰会、2023年亚运会上,“小青荷”志愿者的微笑和热情也成为一种新潮。同时,年轻人的思维、年轻人的爱好,往往也为杭州市打造崭新的镜像。案例中提到的“金元宝”焕然一新成为网红打卡地,就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与此同时,“蓝人故事”特别善于捕捉这些热点、焦点、亮点,传播潮人潮事潮新闻,就增添了浙江省及杭州市的生机活力。这些一件一件事的发掘和传播,一点一点思路的延伸和丰富,都是智慧志愿服务的体现。


09 匠心为民
深耕社区志愿服务的能工巧匠

案例九:徐鹏《大圣眼镜  社区蓝人的蔚蓝世界》(2024年4月18日)

《荀子·修身》里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说的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这句话不仅映衬了社区蓝人志愿队的服务目标,同时也是对社区蓝人志愿队队长徐鹏——徐队长的真实写照。

进入社区,穿上志愿服的徐队长给人留下印象总是:疾步如飞,两手提着他亲自设计的便利“百川容纳”黑色眼镜修理箱,置地一放。打开箱子,戴上白手套,服务桌台前敷布一铺,飞速摆好修理工具、清洗设备、眼镜布等,动作一气呵成!当标志性的憨憨微笑出来时意味着徐队长的服务马上开始。别看桌台面积不大,但所有工具小巧精致,整齐有序,应有尽有。

而此时此刻徐队长的故事由此开启。

当如约而至的眼镜修理服务开始的时候,一些大叔大妈们有事没事都会来与徐鹏打个招呼,“小徐,今天过来啦。”徐队长微笑热情地回答:“是呀,叔叔阿姨,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呀?您眼镜有毛病都可以找我啊,别客气哈。”一句寒暄,尽显熟络和信任。对于一位配镜熟手,徐队长对修理眼镜不在话下,凭借多年的积累的经验,他对叔叔阿姨手中的眼镜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很快地就能修理好眼镜。也许好奇的人会问,这不就是个日常修理个眼镜嘛,容易!是的,对于行动自如的成年人来说,眼镜修理渠道可以随处找到,但对于行动不便、岁数较大的老年来说眼镜坏了无疑会产生诸多不便,不佩戴眼镜就意味着看不见路、看不见障碍物,走路就容易摔跤;没有眼镜老年看不清电视,看不见人,生活质量就会降低,甚至会有性命之忧。通过多次接触,徐队长随时总结出了这些老年人的眼镜坏的地方有哪些,如鼻托松动、紧固不牢固;眼眶螺丝掉落或摔歪了;镜片擦不干净,模糊不清。等等,及时配给相关零件,方便使用。正是这最后的“1m”,最后的“小零件”,眼镜修好的叔叔阿姨们戴上后总是笑容满面,言语感激。徐队长也乐在其中。面对无法到现场的老人,徐队长提前与社区书记确认后,根据需要进行上门服务,最后一寸地的服务做到尽善尽美。

徐鹏在义务为群众维修眼镜的同时,又关注和思考青少年近视的问题。通过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的近视防控论坛峰会,追踪相关报道,一本《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的书引起了徐队长的注意,对于近视防控方法,内容让他欣喜若狂,彻夜读完这本书后,又让陷入了沉思。书上说得这么好,这个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于是带着自己的疑问和家长的担心,亲自与编书作者进行了沟通,并看听完了他所有公开课以及公众号。针对公众号内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数据及效果的确认,明确了4L法能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眼睛近视。徐队长很快地投入到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当中,为了能获得资格普及相关内容,那段时间他经常早上5点钟起床,持续耕读至晚上12点,对着墙壁和家人反复锤炼,精炼话术,通过演讲比赛及考试,半个月后成功成为第一届近视防控论坛宣讲成员之一,成功获得了《大国护眼之策:青少年近视防控实用指南》作者——北京大学医学博士主任赵阳的认可。以“无眼轴 不防控”为近视防控的唯一指标,从根源上确定了近视治疗的方向及控制目标。

迅速地,徐队长开始了近视防控及治疗的科普之旅。为了将护眼国策尽快地传播出去,开始与社区进行更多活动交流,为了能让父母更早地认识近视防控及治疗要点,在线上邀约举行交流大会,以志愿服务计时长的形式培训家长和青少年;在线下不限场地要求,以情景剧的方式,父母从旁协助,让青少年了解近视形成,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徐队长来说,只要是有人愿意听他讲的,哪怕1个人的舞台,他也愿意不厌其烦解释、分析、论证。以2024年2月份为例:在海淀区京张铁路博物馆、东里社区、体大社区、苏州桥西社区、东馨园社区、进入清华附中上地小学分别举行了“知行少年·心明眼亮”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提高对近视防控的认识,加强青少年视力健康教育,独特的人物情景剧表演让青少年们更加深入理解近视的形成原理和近视防控要点,明确行为准则。

作为验光师,眼睛视力防控的践行者,他希望没有近视的孩子,快乐玩耍,开心地学习,成长过程中远离近视,永远不用佩戴眼镜;他希望近视孩子家长不再焦虑,家庭亲情关系更加密切,父母不再为孩子所接触的电子产品而烦恼,不再因没有防控目标迷失自己。他更希望以己之心力,强强联合国家政策目标,让近视的发展趋势得到控制,“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己之力让更多的孩子近视度数降低或控制住尽力绵薄之力。截至今日,青少年近视防控,徐队长一直坚持战斗着,一直坚持实施着,一直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着。



专家说
这个案例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也令我特别感动的。志愿者的智慧贡献,爱心奉献,有时候并不是做多么伟大、多么轰动的事情,而是非常微小、非常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恰恰是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徐鹏,常常就是背着一个小箱子,到了哪个地方坐下来、打开来,琳琅满目的维修工具和配件就展示出来,然后热情和细心地询问社区老人,眼镜出了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难题。案例中说道,“修眼镜”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上了年纪的社区老人来说,眼镜坏了,或者眼镜“不灵光了”都会直接影响生活的品质,直接影响生活的心情,外出找地方维修又非常麻烦。这时候,作为志愿者的徐鹏深入社区,不仅仅义务维修,而且与老人们亲切交流,这种生活中的温暖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此外,我从案例中感受最深的是徐鹏真正是志愿服务的“有心人”。在维修眼镜,检测视力的同时,又特别关心、关注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因为,当他在社区的家庭、社区的孩子中发现越来越多患有近视的时候,就关注这种现象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影响。所以,他千方百计寻找有效途径,学习有效知识,探索有效方法。通过学习专家学者的新观点、新技术,徐鹏积极尝试帮助社区青少年防控近视的做法,逐渐产生效果。由此可见,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还需要特别有心、特别用心。从维修眼镜、检测视力到探寻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科学方式,需要经历非常多的搜寻和探索,需要做非常多的实验和验证。这些,作为志愿者的徐鹏都是不畏艰难、坚毅前行,特别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也值得广大志愿者的学习和仿效。


10 古韵暖心:
用一针一线串起爱的思绪

案例十:徐冬《她在胡同深处“唤醒”古韵旗袍》(2024年7月25日)

“灵犀坊京派旗袍的美是恢宏大气,矜持凝练,穿着旗袍的女性是端庄优雅,书香气息浓厚,她们独立自强,思想先进,因此我们的旗袍不仅展现了知识女性的风采,也体现了京派旗袍的独特魅力。”徐冬介绍道。自小,她就沉浸在旗袍的世界中。记忆里,普通的线与布,在姥姥的巧手下被“唤醒”,穿针引线间,一件件漂亮的旗袍就呈现在大家眼前,在这浓厚的家庭氛围中,徐冬对旗袍的喜爱愈发深沉,也决心在传承旗袍制作技艺这条路上走到底。

杭州亚运会期间,徐冬的手艺更是亮相在央视主持人的服装配饰盘扣上,名为“勇立潮头”。她的设计灵感来自亚运会会徽,徐冬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符号,展示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对新事物勇于接受的态度,这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传承和创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根植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在对安定门地区的困难女性进行帮扶时,徐冬分享说,这些困难姐妹们随着年龄增长,自信心逐渐下滑,感觉自己与社会脱节。因此,教她们一门手艺,既可以提升自信也能通过自己的手艺改善生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选择教授她们手艺,让她们通过努力获得收入,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一份美好的延伸。

今年,徐冬老师、巧娘协会的成员们一同倾注爱心,为困难儿童编织毛衣。爱心跨越千里,飞向新疆。徐冬老师首先设计毛衣款式,并对巧娘们进行培训,最终为孤残儿童量身定做了80件充满温暖与关怀的毛衣。徐冬老师说:“我们选择亲手编织毛衣,而不是购买现成的,就是希望用我们的双手将温暖传递给孩子们。”

当得知房山区史家营地区的受助儿童情况后,巧娘们与社区志愿者再次行动起来,为孩子们精心编织毛背心。编织过程中,她们细致记录每个孩子的基本信息,确保每件毛背心都能合适对应的孩子,巧娘们克服各种困难,平均每人编织3到4件毛背心。经过40天的努力,共织成192件充满爱心的毛背心,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徐冬老师说:“我们将毛衣送到孩子们手中的时候,看见她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觉得我们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专家说

这是一个美丽和温馨的故事,这是一个传承和传递的案例。“美丽”是旗袍,也是心灵。这个案例的“三步曲”值得关注。一是旗袍“百姓穿”。徐冬为了让旗袍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让普通老百姓也享有旗袍,就探寻改变传统仅仅用华丽绸缎制作旗袍的做法,尝试运用普通布料裁剪出美丽的旗袍。二是衣服“妈妈做”。针对社区中困难家庭的母亲群体,徐冬开办服装培训班等,教会他们从简单的缝制衣服,到制作美丽的旗袍,获得自食其力、谋生发展的路径。三是毛衣“暖童心”。徐冬带领志愿者为山区儿童织毛衣、做衣服,捐赠给孩子们,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徐冬的心灵手巧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亚运会等国际赛会大放异彩;徐冬的美好心灵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为社区群众和山区儿童的爱心奉献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在阅读这个案例的时候,内心受到感染,心灵获得感动。做志愿者既要有爱心和热情,也要有智慧和技巧,徐冬以及徐冬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特长、乐于助人,让有需要的群众获得帮助、改善生活;也让社区充满温馨、和谐友善。这个社会,非常需要这些有爱心、会服务、能坚持、善推广的志愿者,不断增强社会的正能量,不断弘扬友善互助的好风尚。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贡献智慧力量”的要求,我们结合“社志会”公众号“青新公益说”栏目发布的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撰写介绍文章,希望给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有启迪价值、有参考作用。同时,希望志愿者们围绕“贡献智慧力量”深入思考、热烈讨论,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咨询合作电话:1986-001-1205,咨询微信号:volunteer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工与志愿者交流网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Licensed 本网站实行严格审核加入制度,如果你无法注册发帖,请咨询QQ群:102626,邮箱:qizhi@1205.cn ,联系电话:1986-001-1205【联合国会议通过:1986年12月5日是第一个国际志愿者日】(办公时间10:00-17:00)
在本版发帖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